邀请记者走进沙市十一中语文课堂
编辑:来源: 时间:2017-09-22阅读:0次
“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沙市十一中课堂分组讨论的场景”,“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位同学讲述抗战故事,和我们校长的发言,我觉得他们讲得非常好”,“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同学写在黑板上的那一句话:一声枪响千秋耻,勿忘国耻兴中华”。……
下午2点45分,“荆州广播电视台记者进校园新闻实践活动“正在沙市十一中八年级教室举行,荆州广播电视台记者周良成,正在为一百多位学生做题为《给你一双新闻眼看世界》的讲座。周良成记者首先为同学们播放了今年9月3日(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),荆州广播电视台《江汉风》栏目对沙市十一中”纪念抗战胜利73周年“主题班会的报道,因为这篇电视新闻是新近发生的,且是发生在自己学校的新闻,同学们都看得津津有味,并踊跃举手发言,分享自己对这则报道的理解,以及印象最深刻的地方。随后,周记者结合同学们的发言,对于这则新闻完整的采编流程,以及这则新闻的写作结构,进行了详细的讲解。
本场讲座一共持续了1个半小时,共分为五个部分:
周良成记者首先介绍了广播,电视,报纸,以及新媒体等不同新闻媒体各自的新闻特点,并通过图片的形式,向同学们介绍了记者,编辑,主持人等新闻工作者的办公环境,让同学们对新闻工作有一个感性的认识;
第二,介绍了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流程,包括:开会策划选题,联系采访对象,准备采访提纲,采写新闻稿件,播音员配音,以及后期制作等流程等;
第叁,为同学们耐心讲解了“如何写一篇新闻“,为同学们播放了一篇荆州广播电视台”荆州之声“的广播新闻稿《烈日下的外卖小哥》,一边播放音频,一边为同学们讲解了这篇稿件中“起,承,转,合”四个层次的结构。周良成记者对自己运用“起,承,转,合”结构写作新闻稿件的经验进行了分享,他说,“起:为切入点。从记者肉眼看到的切入。承:为承接上文,可以由看到的,延伸到背后的故事。以及一些面上数据,由点到面。转:转折,戏剧性的事、最大的亮点、意想不到的事,以及想要重点突出和强调的事。文似看山不喜平,这些小波澜往往是一篇稿件的最重要的部分。合:全文收尾,或展望、希望等,起引导风尚、画龙点睛作用。”
第四,为同学们讲解了广播“连续报道”,“系列报道”,“长消息”,“社教专题”,“新闻专题”,“网络宣传”等十几种新闻体裁的特点。
第五,结合自己七年一线新闻采访的经历,以图文并茂的形式,为同学分享了:“油条夫妻“用良心卖油条,陈福元舍身救人,留美博士扎根洪湖革命老区提升当地医疗水平,低碳环保新风尚新郎自行车接新娘,健康巷每家每户出一道菜举行社区年夜饭,大雪天里为”福利院女孩“举行暖心婚礼,戏剧大家余上沅故居在沙市胜利街被发现,发源于沙市的古老绣种“汉绣“焕发勃勃生机等十多个新闻背后的故事。
上一篇:远明智库接受重庆商报采访报道